南岸地區

南岸地區是讓人追思的地方念牆向陽,沿著歐塔卡羅/亞芬河蜿蜒延伸 111 公尺。

一個設有座位的階梯式平台與成排楓樹將這座 3.6 公尺高的紀念牆與河水分隔開來。南岸地區的設計配合了不同的河岸高度。

 

對提供支援的人永誌不忘

許多受傷的人受到志工的救援或協助,這份無私的支持在爾後的數ˋ日乃至數星期中仍然持續。農場軍隊及學生軍隊等各團體通力合作,協助清理液化作用、提供餐食及修補受損房屋等工作,此一善行也受到鄰居、朋友及家人即時支援行動的響應。

在地震發生之後,有近 600 名緊急服務人員在民防緊急管理措施的調度之下,立即前馳。來自澳洲、英國、美國、日本、台灣、中國及新加坡的國際專家,也加入紐西蘭各地同僚的行列,進行救援。

紐西蘭國防部隊以最大的國內行動因應,各個機構提供人道救援,包括紐西蘭紅十字會及救世軍。

紀念牆

姓名排列

因 2011 年 2 月 22 日地震喪生的罹難者姓名銘刻於大理石板上,沿著紀念牆延伸 40 公尺。

所有 185 個姓名都是依其家屬要求的方式呈現。所有姓名都以英文以及罹難的母語 (若非英語) 書寫 (包括日文、中文、韓文、泰文、希伯來文、阿拉伯文、塞爾維亞文或俄文)。

姓名排列的方式也遵照罹難者家屬所提的意見。很多家屬要求讓原為家人、伴侶、朋友、同事、同學及來自同一國家國民的名在牆面上就近排列在一起。與其他罹難者沒有關係的罹難者,其姓名則以隨機順序排列,反映地震以及受影響者無常的特性。

謝辭

銘刻於牆上的其他文字描述了地震帶來的影響,提及地震中的罹難者、受重傷者、倖存者以及提供協助及支援的人士。

(Actual text will be added after 22 Feb)

追憶亡者

在 2 月 22 日地震中喪生的 185 人之中,有些是碰巧來到基督城,也有些是在從事日常活動時罹難。對當地人及遊客來說,當時是一年當中十分繁忙的時節。在一個晴朗的夏季午後 12 點 51 分,人們正在進行各種活動,例如:工作、學習、購ˋ物、與朋友共進午餐或在路上走路。

地震無預警來襲,奪走的人命包含各年齡層,從嬰兒到老年人都有。在市區、郊區及鄰近地區中喪命的人,有將近一半來自國外,有的是在基督城工作,有的是來這裡就讀或度假。

當地社群、紐西蘭全國各地以及來自海外的人,至今仍受到當天所經歷的人命財產損失所影響。

我們思來自各行各業、不同生命階段及不同地方的人,希望透過在紀念碑的體驗,分享這種包容感。我們向當天不幸事件中喪生以及生命受到永久改變的人致意並表示追思。

除了人命損失之外,另有超過 220 人因重傷在基督醫院接受治療,約有 6,500 人因輕傷接受治療。

對深遠影響永誌不忘

地震的立即創傷以及持續兩年、超過 1 萬 1 千次的餘震,對於當地社群產生重大心理影響。據估計,約有 1 萬居民在震之後離開基督城,直到2016年,城市人口才恢復地震前的數量。

房屋受到的嚴重破壞,使大基督城面目全非。大片的住宅區被劃為「紅區」 (被認定在短中期內不適合居住),清除了超過 5 千棟房屋,市中心則根據基督城中心復原計劃被重新設計為關鍵區域及核心計劃。

學校、教堂、運動場所,以及社區、文化及其他設施受到的損壞,也影響坎特伯雷居民的生活。 

科哈圖綠玉石

一塊醒目的科哈圖綠玉石 (綠玉石塊) 矗立在紀念碑的入口,標示著紀念碑的重要性。這是 Te Rūnanga o Ngāi Tahu 贈與的禮物。毛利的一項悠久傳統是將綠玉石放置在重要入口處,碰觸玉石的儀式將造訪與土地以在他們之前來到這裡的人連結在一起。

這塊綠玉石是由奈‧塔胡代表在南方西地山區裡精選出來,以空運方式運出。

它被鑲在一個底部為卡拉拉大理石的基座上。奈‧塔胡的雕刻大師費因‧羅賓遜作出三種設計,以噴沙方式融入大理石基座。

隨著時間流逝,綠玉石會因日曬而溫暖,並受雨水清洗,外觀也會因而改變。它將作為這片土地及其人民之間的深刻連結,成為一個具體可見而美麗的提醒。